images
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清廉温州”推出【喜迎党代会·纪检监察这五年】系列报道,充分展示五年来全市纪检监察工作成效,敬请关注。
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职责是监督,最根本的是加强政治监督。从铁纪织密疫情防控网到着力保障高质量发展,从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护航共同富裕建设……五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责定位,准确把握政治监督命题的根本内涵,不断创新思路、方法、举措,推进政治监督常态化具体化,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提供坚强保障。
聚焦“国之大者”
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带头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在党的自我革命中的职责任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当好“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
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重要窗口”建设、“三新一高”等“国之大者”,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温州贯彻落实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偏离不走样。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近年重中之重的任务。市纪委市监委建立疫情防控常态长效监督机制,开展监督检查1万余次,查纠各类问题4万余个。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来浙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出台《关于充分彰显温州纪检监察担当 奋力当好“重要窗口”推动者保障者展示者的实施意见》,着重加强对“六稳”“六保”工作的监督检查,为全面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用铁的纪律护民生、促小康,市纪委市监委统筹市、县、乡镇(街道)三级纪检监察力量,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分片联系督导监督机制,开展扶贫开发和扶贫协作专项监督,紧盯问题整改进行跟踪督导,助推温州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全面小康社会。
此外,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纪税联动保障减税降费……五年来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自觉将纪检监察工作置于大局大势之下思考谋划,聚焦各方责任、政策措施、纪律要求等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保障党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围绕中心大局
监督助推高质量发展
“1小时就办下了不动产登记证明,1天内获得银行贷款1200万,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感谢纪委的帮助,感谢窗口人员的高效服务!”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助推下,瓯海区某服饰企业在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获得助企绿色通道服务。
这是我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推进“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的生动缩影。为将政治监督的大命题落实落细,市纪委市监委找准监督切入点关键点,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有力有效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聚焦“民营经济看温州”时代命题,市纪委市监委制定护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十大举措,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八条禁令”,设立营商环境效能监测点12889个,实施涉企柔性执纪执法“15条”,牵头开展“三清单一承诺”行动,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聚集公权力规范运行,全面开展清廉温州建设,厚植公平透明、干事创业的发展沃土。2021年进一步创新思路,以“五廉共建”为抓手,率先构建清廉单元建设矩阵,建立量化监测标准体系,培育305家“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清廉单元示范点,引领带动清廉温州建设全域推进、全面共进,为我市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建设描绘清廉底色。
管好“关键少数”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一把手”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领头雁,“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对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工作起着统领作用。五年来,市纪委市监委紧盯“关键少数”,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执行民主集中制、依规依法履职用权等情况的监督,以有力监督促使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发挥“头雁效应”,示范引领带动“绝大多数”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随着换届工作推进,一大批“80后”“90后”走上领导岗位。对于年轻干部,既要培养选拔好,更要持续教育管理监督好,防止年轻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市纪委市监委率全省之先在市域范围探索实施“青廉工程”,以12条有力举措促进年轻干部严格自我要求、强化自我约束,引导他们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当前正值市级换届,市纪委市监委持续加强换届纪律监督,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把政治关、廉洁关,助力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推动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