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
鹿城区:创设“首应负责·码上应答”监督服务模式
鹿城区纪委监委创设“首应负责·码上应答”监督服务模式,今年以来,112位“扶企管家”进驻各个企业服务咨询中心,破解企业急难愁盼问题433件,减少企业干扰数2207户次,涉企评估“一件事”改革压缩评估时间66%以上,累计节省企业资金200余万元。依托“e鹿亲清”监督平台,在各中心统一设立“投诉受理、一线监督、驻点服务、专人咨询”等基础子平台和监督服务“兑应码”,实现全区所有涉企服务部门“云端”监督全覆盖。整合“暖心咨询”平台,通过“纪法顾问、主动邀约、协调会商”机制,帮助党员干部疏导负面情绪、走出思想误区、积极干事创业。鹿城区获得改革攻坚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5星评定,22项相关改革经验在省市层面推广。
龙湾区:创设“龙湾亲清码”数智监督应用平台
龙湾区纪委监委创设“龙湾亲清码”数智监督应用平台,探索建立“执法人员扫码留痕、企业人员用码评价、监督部门查码溯源”的涉企执法“一码监督”机制,制定出台《温州湾新区、龙湾区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数智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优化营商环境行政执法“十条禁令”》,推动执法单位积极转变执法理念,创新推出纪检联通、府检联督、区街联动等多元参与模式,构建纵横交织、路径贯通的涉企执法监督矩阵。集成多方数据,打通平台“部门端”“执法端”“企业端”“监督端”四大端口,创设监督模型12个,碰撞615条红色预警,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涉企执法干部33人,发放监察建议书4份。相关做法获评温州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典型案例,被浙江万家民企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的县级优秀案例。
瓯海区:建立“企呼我为”响应机制
瓯海区纪委监委深入实施“清风护企”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专项行动,选派36名科级以上纪检监察干部担任“亲清联络员”,实行“一对一”全周期全过程管家式服务。制定清廉网格、清廉执法、清廉窗口等5个清廉单元实施方案,引导涉企单位建立完善制度37个。在政务大厅创设“啄木鸟解忧”窗口,75名纪检监察干部驻点监督,推行“办不成事”全程陪跑。开展行政审批“五查五看”净窗行动,解决政策性难题7个、服务性难题5个。实施“明责强责”“夯基垒台”“清风护航”“赋能提质”四大工程,建设清廉执法。推动更新并公布“1+5+16”惠企政策汇编,查纠政策不兑现、兑付不顺畅、审核不到位等问题9个,兑付产业政策资金6.76亿元。以“正负清单”划清红线底线,实行“容错事前备案和容错事后认定”两轮并驱,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营商环境向生产力转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