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
“如何监督?”“监督如何更加精准、有效?”驻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近年来以“小切口”入手,精准选题、破题、解题,推动监督向纵深发力,不断提升派驻监督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
精准立项“选题”,确保监督有的放矢
聚焦监督重点找准切入点,将护航优化营商环境、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等突出问题纳入“小切口”立项监督选题范畴,瞄准日常监督、巡察审计和信访举报等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以挂证取酬、内部食堂接待、资产租赁和移风易俗等为主题的“小切口”专项监督160余次,发现问题线索120个。同时,找准着力点跟进压责,把整改落实的重点放在“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持续运用监督提醒机制,2023年以来与110余位被监督单位“一把手”、领导班子成员等关键岗位进行“一对一”谈话,压实整改责任,及时纠偏治弊,形成监督-整改-落实闭环。
贯通协作“破题”,助力监督质效提升
聚焦监督力量加强贯通协同,深化与巡察审计机构、公安及相关主管部门信息互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工作机制,促进监督成果有效转化运用。根据巡察、审计等机构移送的问题线索,督促各综合监督单位加强国有地块租赁管理、托管集体企业资金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等问题整改,促进国资国企持续提升治理水平。利用大数据赋能进一步提升监督质效,用好用活“国资大脑”综合管理平台和自主创新建立的“三重一大”数字监督平台,盯牢关键人、关键事、关键环节,实现对各综合监督单位“三重一大”决策运行、选人用人、大额资金支付等重点内容的线上监督,精准发现隐蔽问题,推动形成智慧监督模式。
以改促进“解题”,释放监督整体效能
聚焦“查改治”一体推进,督促主责单位先后开展市属国企整治突出问题完善公司治理专项行动、工程建设领域违规挂证兼职取酬专项整治和酒驾醉驾专项治理等,全面剖析问题,找准制度机制缺陷,建立健全预防、查处和监管的长效机制。其中,在违规挂证兼职取酬专项治理中,督促出台制度规定加强资格证书管理,有效遏制市属国企党员干部违规挂证兼职取酬问题易发多发、屡禁不止现象。与此同时,做好案件“后半篇文章”,深化警示教育,将“小事”“小节”“小疏忽”等小微典型案例为切入点,以小警示激发“大警觉”,推动防线前移、防微杜渐。(驻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