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装网店跨界售假到查处甲醇超标葡萄酒,一条隐蔽的违法线索如何被快速锁定?龙港市纪委监委联合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办理的一起典型案例,展示了“食安合伙人”社会共治机制在纪委全程监督下的强大威力——不仅揪出跨业态销售的假冒葡萄酒,更推动形成“监督-处置-治理”全链条闭环,为市域食品安全治理提供创新样本。
“卖衣服的网店卖起葡萄酒,这事儿肯定有蹊跷!”4月6日,龙港市“食安合伙人”余先生向专职联络员反馈异常线索。根据这一线索,执法人员前往现场查获标示为烟台张裕葡萄酒酿酒有限公司生产的“张裕窖藏解百纳干红葡萄酒”39箱。经品牌方专业鉴定,这些葡萄酒均为假冒商品,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抽检显示该批次假酒甲醇含量严重超标,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隐患。
“这起案件充分展现了‘食安合伙人’机制的前哨作用。”龙港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今年4月,市纪委监委牵头组建“纪委监委+特邀监督员”暗访组,深入龙港各大商超市场,以“体验式监督”发现制度执行中的堵点,同时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行业协会推出“食安合伙人”制度,率先在沿江第一社区联合党委试运行。首批由12家食品生产单位、6家药品经营单位及1家银行机构组成的监督联盟,构建起“全员参与、全程监督、全域共治” 的市域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
为确保机制高效运转,市纪委监委将“嵌入式”监督作为重要抓手,与相关职能部门同题共答,紧盯农村假冒伪劣专项治理工作全链条,聚焦政策宣传实效、监督检查力度、执法处罚规范等关键环节,下沉经营场所、服务窗口等一线点位,通过实地走访、明察暗访等方式精准锁定“网店跨业态售假”“高价售卖三无保健品”等高风险场景,以“面对面”沟通、“点对点”督办的形式,督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推动问题整改“不过夜”。
激发社会共治活力,离不开创新激励机制。市纪委监委把监督嵌入制度运行全链条,参与制定完善“积分激励+荣誉认定”体系,合伙人通过科普宣传、线索举报等即可获取积分,首批合伙人已累计获得149分。数据显示,自机制运行以来,已实现44人深度参与活动、开展65场宣传、举办5起“你送我检”活动,食品快检精准发现22件阳性食品,成功化解3起重大安全隐患。
“纪委监委不仅是‘监督员’,更是‘桥梁搭建者’。” 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全市推广“纪委监督+主管部门监管+合伙人参与”模式,以“全周期管理”理念深化监督,推动监督网格全覆盖,让“食安合伙人”制度成为守护群众 “舌尖上安全”的坚实屏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纪检方案”。(龙港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