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是闽南习俗里“拜天公”的重要日子,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福建等地都有庆祝活动,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的居民们早起祭拜,祈福保佑家人平安、福星高照、事业有成和风调雨顺。
夜幕正浓,正值正月初八23时整,洞头村村监会主任周世遵听到手机闹钟响起,艰难爬出暖和的被窝,望了一眼还在睡梦中的媳妇,快速穿好衣服,系上党员巡逻员袖章,拿起梆子敲锣,伴随着“文明祭拜,小心火烛”喊声,出门打更了。
路上静谧了不少。往年从初九零时开始,鞭炮声持续不断,每家每户老老少少,都要穿戴整齐,打开自家大门,在门口摆满三牲、五果、六斋、红龟粿等祭品,上香“拜天公”,直至早上7点左右才能结束,热闹程度堪比除夕和元宵,但扰民投诉和火灾事故也频频发生。
“我们街村干部从13天前就开始‘平安初九’的宣传了,集中祭拜、简化仪式、烟花禁放这些注意事项都是挨家挨户进行宣传的,而且党员都签订了‘不参与祭拜’责任书,还认领了‘移风易俗’责任岗。”
除了打更,身为党员的周世遵身上还有一项任务。
“大姨,今年集中拜天公了,我们村集中祭拜点是望海观,1点开始,不要在自家门口摆了,明火危险!”“遵啊,这大家都在观里去祭拜,天公也不知道是谁在拜啊,还是在家门口拜好些。”大姨争辩道。“大姨,你看,这是村里的联建房,门口是公用的,拜天公要放鞭炮,火烛危险,去年这里还引发了火灾,你忘了吗?”经过好一番劝导,大姨终于同意转移“阵地”,前往边上的望海观祭拜,周世遵连忙帮助把桌子抬回家里去。
另一边,北岙街道海霞妈妈志愿者郭玲花,正忙着协助相关单位、街村干部维护太阴宫集中祭拜秩序。会场内,供桌、祭品的采购摆放还是香烛点的设置等都已经提前做好布置。凌晨3点,随着祭拜时间的临近,陆陆续续有居民走进会场。
据郭玲花介绍,这是洞头区首次举行集体“拜天公”民俗活动,在北岙、东屏街道设置2个主中心、29个分中心。
“最难的还是做通老一辈人的思想工作,他们自己准备祭拜惯了,觉得集体祭拜没有诚心。我们就送去“文明祭拜倡议书”,和老人的亲戚小辈邻居一起劝,效果就出来了。前期预登记参加的人数达到3000多人。”井然有序的安排,得到了群众们的大力支持。据统计,参加祭拜人数达到7000多人。
年轻群众蔡玲玲是第一次参加祭拜,她新奇地跟着熙熙攘攘的群众,被分流引导到指定地点,迅速完成了祭拜仪式。“整个祭拜的声音不是很大,不会扰民,而且鞭炮放的少了,地面干净了,空气污染也少了。”她还补充说,“虽然是从祖先传承下来的活动,但是以前听说老一辈准备拜天公,都少不得千把块的花费,铺张浪费的风气很不好。现在就不一样了,每户人家只用花上几元钱。”
新风移旧俗,党风化民风。“打更”一夜的周世遵身子疲惫,但是眉眼间难掩欣喜之色,“拜天公是我们海岛人民世代的民俗记忆,必须在传承中提升和规范。如今部门乡镇齐心谋划联动协作,党员模范带头干得火热,群众志愿支持水到渠成,这阵节俭、安全、文明的新风吹得村居的天更蓝了,党群联系也更紧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