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廉温州进行时

乐清:全方位推进清廉村居建设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18日

近年来,乐清市将清廉村居建设纳入清廉乐清建设的总体布局,从三资监管、清廉文化、权力规范、高压惩治等方面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基层信访总量连续三年明显下降,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运用“互联网+”   完善三资监管体系

“70万元、100万元、121.2万元……”

去年5月,清江镇江沿村140亩土地的10年承包经营权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成功交易。经过竞价,该项目承包金从70万元的起拍价一路飙升至121.2万元成交,溢价率高达73.14%。

乐清市建立并逐步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采取“政府+互联网+中介”的创新模式,优化农村资源配置,维护村集体和农民财产性权益。

在资产收益增加的同时,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优势,不断完善“三资”监管体系。

虹桥镇推行“村监会+纪委+三资”联审的大额资金管理制度,对村集体10万元以上的大额资金支出严格审查;南岳镇杏湾渔村建成“审核审批实时在线、各个环节留痕记录、资金支付网银转账”的财务监管体系,实现“零现金”收支。

依托“乡贤名士”   打造清廉文化品牌

依托温州清风之旅路线,打造淡溪镇梅溪村王十朋纪念馆、梅溪草堂、荷博园等“一堂一馆一居一园一廊”廉政文化基地,去年以来共接待干部群众2.5万人次。

仙溪镇在南阁村打造明代直臣章纶廉政文化示范点;乐成街道充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爱莲说廉”廉政教育、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传承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情怀和廉洁精神。

市纪委大力挖掘本地15位乡贤人士的清廉故事和家风家训,牵头编撰《家山自古有清风—乐清历代家风家训选读》书籍,并举办首发式、座谈会、向农村文化礼堂送书等活动,不断扩大清廉家风家训的影响力。

市纪委坚持将乡贤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同清廉文化相结合,不断扩大清廉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切实发挥清廉文化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

打通“监督末梢”   规范小微权力运行

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积极探索加强村务监督的有效途径,着力化解基层矛盾,规范权力运行,推进村务公开。

城南街道南草垟村实行村务电子和纸质双档案管理,方便村民随时查阅,并适时开展听证会进行答疑,使整村拆迁工作平稳有序完成。

柳市镇朝阳村建立村账公开报审制度,每季度末由村党支部负责召集,村监会主任负责宣读。参会人员为村两委、村监会成员和全体村民代表,其他党员、群众列席旁听。对有异议的,由经办人当场作出说明后,提交村民代表进行表决,表决通不过的,一律不得报销入账。

为推进村监会规范化建设,确保小微权力运行可控,市纪委出台《关于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1234”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推出“一个清单、两项重点、三项机制、四项措施”。制发《乐清市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记录册》,明确村级决策、财务收支、工程项目、三务公开等监督内容。

“用制度管住小微权力,可以促进村级干部规范履职,让‘村级权力’不再任性。”市纪委一名负责人表示。

坚持“主动出击”   保持惩治高压态势

“非常感谢镇纪委和司法部门以实际行动贯彻中央扫黑除恶决策部署,保护我们民企企业健康发展。”今年1月,淡溪镇石龙头村原村委会主任张某涉嫌敲诈勒索一案在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引起当地企业主的的广泛关注。

据介绍,张某作为村干部,其作风霸道,在企业已经支付征地补偿款的情况下,仍然带领少数村民无理拒绝企业进场,强迫以补偿款、青苗赔偿名义向企业收取巨额补偿款。

去年以来,全市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紧盯扶贫领域、涉黑涉恶、破坏营商环境等领域问题,打掉了一批“苍蝇”,捉住了一批“硕鼠”,有效制止了三资监管领域的“跑冒滴漏”现象,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目前,共立案309件,其中自办案件38件,处理51人。(乐清市纪委市监委)